大班益智游戏《比多少》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,帮助幼儿理解比较的概念,学会使用比较符号(如大于、小于、等于)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。
游戏目标
认识并理解“比”这一数学概念 。学会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
。
学会用比的形式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。
游戏准备
教学工具 比较符号(大于、小于、等于)的卡片或标志。 计数器或数轴。 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(如积木、玩具等)。 教学环境: 教室内的桌子、椅子等。 黑板或白板及粉笔或马克笔。 游戏过程 通过故事、图片或实物引入“比多少”的概念。 例如,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熊和小狗去猪妈妈家作客的故事,引发幼儿对饮料数量的思考。 一一对应比较导入环节
活动环节
让幼儿通过摆放物体,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。
例如,摆放2只兔子和3只兔子,让幼儿判断哪个多哪个少,并在多的后面画“√”,少的后面画“×”。
使用比较符号:
教师提供一些物体,让幼儿用比较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。
例如,给出4个苹果和3个苹果,让幼儿用“大于”、“小于”或“等于”来表示。
实际操作:
通过实验操作,如将相同容量的饮料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中,让幼儿感受容积守恒,并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。
讨论与总结
组织幼儿讨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。
教师总结比较的概念和符号的使用方法,并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。
游戏延伸
家庭作业:
让幼儿在家中找一些物品,用比较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,并与家人分享结果。
进一步探索:
可以设计更多关于“比多少”的游戏活动,如“比长短”、“比高矮”等,以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。
通过这些游戏活动,幼儿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,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。